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
(自2009年以来)
序号 |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完成人 | 获奖等级 | 备注 |
1 | 2009年 | 创建4维工程实践平台、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自动化工程应用创新人才 | 薛安克、王建中、侯平智、罗志增、彭冬亮、包健、姜周曙、周晓慧、林岳松 | 国家级二等奖 | 主持 |
2 | 适应新技术发展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孙玲玲、王光义、严义、潘松、张亚君、张珣、胡维华、韩建平 | 国家级二等奖 | 主持 | |
3 | 在开放教学模式下实现高教园区资源共享的探索与实践 | 丁东澜、沃健、戴文战、陈畴镛、丁正中、侯宇、沈兵虎、符宁平、张洪宪、金川、王琦、应智国、周文根、张艺 | 国家级二等奖 | 参与 | |
4 | 高校优质师资共享制度创新——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师资互聘的探索与实践 | 王俊豪、侯宇、沃健、刘玉群、陈光亭、李金昌、王渊明、徐青 | 国家级二等奖 | 参与 | |
5 | 2014年 | 学科竞赛激活学生活力之浙江二十载探索实践 | 陆国栋、魏志渊、余水宝、陈临强、李磊、毛一平、魏遐、林家莲、应航、李凤 | 国家级二等奖 | 参与 |
6 | 开发大型现代煤化工教学工厂、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 | 霍天强、侯炜、李兴海、刘晓光、王少青、孔亚广、侯平智 | 国家级一等奖 | 参与 | |
7 | 2018年 | 虚实融合 校企协同 自主研学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及成效 | 王光义、陈龙、孙玲玲、刘春英、程知群、胡维华、张钰、刘国华、黄继业、刘顺兰、包健、姜周曙、章坚武、张珣、刘公致 | 国家级二等奖 | 主持 |
8 | 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特色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胡华、徐江荣、陈建华、贺武华、刘春英、孟晓俊、陈临强、韩建平、徐毅鹏、陈南松、吴卿 | 国家级二等奖 | 主持 | |
9 | 基于实训资源共建共享下的现代煤化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 刘炜、薛新巧、胡晓敏、马辉、贾国栋、黄斌、徐晓滨、唐文秀、孙焕红、张燕莉、温艳、王家军、王凯、王浩坤 | 国家级二等奖 | 参与 | |
10 | 2009年 | 创建4维工程实践平台、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培养自动化工程应用创新人才 | 薛安克、王建中、侯平智、罗志增、彭冬亮、包健、姜周曙、周晓慧、林岳松 | 省级一等奖 | 主持 |
11 | 适应新技术发展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孙玲玲、王光义、严义、潘松、张亚君、张珣、胡维华、韩建平 | 省级一等奖 | 主持 | |
12 | 以学科竞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四维联动”模式研究与实践 | 陈畴镛、陈光亭、裘哲勇、高明煜、谢建精 | 省级二等奖 | 主持 | |
13 | 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 | 王相林、胡维华、童孟军、张祯、王景丽 | 省级二等奖 | 主持 | |
14 | 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核心基础课建设与改革 | 唐向宏、赵知劲、刘顺兰、岳恒立、姜斌 | 省级二等奖 | 主持 | |
15 |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张国煊、郑宁、包健、周朝阳、丁宏等 | 省级二等奖 | 主持 | |
16 | 基于示范中心的一条主线三个结合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戴文战、竺志超、叶秉良、朱兆武、孙玲玲、张剑平、陈守川、郑旭明、刘玉群、汪进前 | 省级一等奖 | 参与 | |
17 | 在开放教学模式下实现高教园区资源共享的探索与实践 | 丁东澜、沃 健、戴文战、陈畴镛、丁正中、侯 宇、沈兵虎、符宁平、张洪宪、金 川、王 琦、应智国、周文根、张 艺 | 省级一等奖 | 参与 | |
18 | 高校优质师资共享制度创新--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师资互聘的探索与实践 | 王俊豪、侯宇、沃健、汪素霞、刘玉群、陈光亭、李金昌、王渊明、徐青 | 省级一等奖 | 参与 | |
19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多媒体课件研制及应用 | 廖曰文、马建青、郝丽萍、方 巍、何菊仙 | 省级二等奖 | 参与 | |
20 | 2014年 | 计算机课程实践教学平台及教学模式的创新 | 胡维华、刘春英、韩建平、徐翀、吴卿、万健、戴国骏、陈勤、张纪林、陆蓓等 | 省级一等奖 | 主持 |
21 | 划转地方高校行业特色人才“校政企研”协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薛安克、陈畴镛、陈光亭、戚明钧、高明煜 | 省级二等奖 | 主持 | |
22 | 面向电子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数字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孙玲玲、陈龙、潘松、黄继业、张亚君、胡飞跃、谢建精、张珣、郭裕顺、郑立 | 省级二等奖 | 主持 | |
23 | 强化信息化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 | 陈畴镛、王晓萍、于俭、潘亚岚、王世军 | 省级二等奖 | 主持 | |
24 | 基于实践、创新和就业质量理念的通信工程国家特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 章坚武、李光球、姚英彪、李齐良、张福洪 | 省级二等奖 | 主持 | |
25 | 机械类学生“三创”能力培养工程研究与实 | 陈国金、胡小平、董峰、叶丹、倪敬、于保华 | 省级二等奖 | 主持 | |
26 | 学科竞赛激发学生活力之浙江二十载探索实践 | 陆国栋、魏志渊、余水宝、陈临强、李磊、毛一平、魏遐、林家莲、应航 | 省级一等奖 | 参与 | |
27 | 构建具有电子测量特色的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 夏哲雷、秦会斌、王秀敏、肖丙刚、许华、金步平、李正权、郑梁、战国科、高惠芳等 | 省级二等奖 | 参与 | |
28 | 2016年 | “互联网+行业特色”的地方高校信息经济类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 | 胡华、徐江荣、陈建华、贺武华、刘春英、孟晓俊、陈临强、韩建平、徐毅鹏、陈南松、吴卿 | 省级一等奖 | 主持 |
29 | 开发OTS自动化仿真教学工厂、创新过程自动化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 薛安克、侯平智、徐晓滨、王建中、胡晓敏、孔亚广、吴锋、李勇 | 省级一等奖 | 主持 | |
30 | 虚实融合、校企协同、自主开放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模式及其支撑资源平台建设 | 王光义、陈龙、张钰、刘国华、黄继业、刘顺兰、程知群、张珣、刘公致 | 省级一等奖 | 主持 | |
31 | 经管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双链联动”模式及其实践 | 都红雯、尹国俊、王雷、于俭、李淑锦、叶仁道、孙景蔚、朱玉红 | 省级二等奖 | 主持 | |
32 | 机械类卓越工程人才“一主线四联动”的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 陈国金、张建辉、纪华伟、苏少辉、陈昌、冯莉媚、袁以明、龚友平、连升炯、胡小平 | 省级二等奖 | 主持 | |
33 | 探究式、互动式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 徐江荣、陈建华、陈勤、陈南松、徐毅鹏、祁永敏、刘智 | 省级二等奖 | 主持 | |
34 | 现代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公共平台探索与实践 | 孙玲玲、陈南松、姜周曙、吴卿、罗明、刘春英、陆云、丁建浩、周磊、吴迎来 | 省级二等奖 | 主持 | |
35 | 构建面向国际化的信息技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王秀敏、夏哲雷、秦会斌、田野、肖丙刚、王中鹏、陈建国、陆慧娟、单良、陈东晓、陈瑾 | 省级二等奖 | 参与 |